close

  轉蛋盒玩最近在台灣風行起來,連百貨公司、汽車經銷都製作轉蛋當贈品。許多人無法理解為什麼這些塑膠小玩意可以吸引那麼多愛好者?其實在單純的收藏嗜好外,還有很重的賭博心態:一套轉蛋裡可能想要的只有一兩支,但怎麼轉就是轉不到目標,硬幣自然就這麼一枚枚用掉。也因此,自從第一套轉蛋就一口氣連轉了四支相同人物之後,我就放棄了『轉』這個動作,改成直接買全套。兩年下來,收藏的量雖然比不上許多怪物級玩家,但總算對這個新興次文化稍有認識,也收了一些自己喜歡的主題和較有特色的系列,這些收藏都會慢慢搬進我的相簿裡。為了日後介紹相片方便,我決定寫這篇文章來介紹一些轉蛋界的基本名詞與特殊用語。

★臨時起意寫這篇文章,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希望發現錯誤或是覺得有什麼不足的閱讀者可以回文告知一聲,我好做出改正。謝謝。

轉蛋:又稱『扭蛋』,以圓形或其他形狀塑膠殼包裝之商品統稱。一般放在機器內,購買者投幣後旋轉轉盤就會掉出一顆商品。原始概念來自美國糖果販售機,日本將商品從糖果改成塑膠殼包裝的玩具後造成流行。日文名稱叫做Gacha或Gachapon,模擬自轉蛋機台操作時的聲音;台灣叫做轉蛋自然是因為『轉盤』『圓殼』這兩個特徵。

盒玩:和轉蛋類似,一系列可能有許多不同造型之商品,但僅以紙盒包裝、開架式陳列販售,而不是像轉蛋一樣封在機器裡。雖然盒子外觀看來都一樣,但比起幾乎完全憑運氣的轉蛋來說,看得到摸得著的盒玩還是可以靠某些技巧辨識內容物。

食玩:日本稅法對於食品類商品課稅較輕,因此某些盒玩會內附糖果口香糖之類,以食品附加贈品的名義發行,稱為食玩。說穿了就是可以降低售價、增加買氣,食物本身完全不是重點。

蛋紙:轉蛋內附的說明書,保留完整可以增加收藏價值。因為叫習慣了,有時盒玩的說明書也會被稱為蛋紙。

機台紙:又稱版面,指的是放在轉蛋機上介紹該套商品的A4小海報,也可以成為收集的對象。

四孔:有些日規轉蛋會在不明顯的地方打上商標,並以小點做為版本的標記。第一版發行的有四個小點、再版打三個點、三版打兩個點。四孔指的就是四個小點的初版轉蛋,跟初版書一樣收藏價值比較高。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家公司都會這樣標示,沒找到小點不代表是盜版假貨(再說現在的假貨有時連小點也做得出來)。

塗裝/溢色/大陸阿嬤:轉蛋盒玩的玩偶通常是單色PVC材質,上色之後再包裝發行。這個上色的動作與結果稱為塗裝、顏料超出範圍蓋到不該蓋的位置稱為溢色。因應世界趨勢,目前大部分轉蛋盒玩都是大陸生產手工塗裝後送回日本品管檢驗再出貨,因此玩家們戲稱轉蛋都是大陸阿嬤上的色。若是有人說:「我的某套轉蛋被大陸阿嬤搞壞了」,指的就是買到塗裝不好的商品。

原色版/異色版/XX版:一套轉蛋食玩可能只有四個人物造型,但每一個人物有兩種塗裝,加起來就變成一套兩組八種,甚至是三種塗裝變成一套三組十二種。為了便於區別,這幾組塗裝會各自稱為『XX版』。最常用的區別是『原色版vs異色版』或『彩色版vs單色版』。由遊戲製作的商品往往在遊戲中就有兩種配色,因此可以分成1P版與2P版。有三種塗裝的情況中,第三組通常是單色塗裝或無塗裝,然後依顏色取名,例如『象牙版』『翡翠版』『透明版』等等。大部分情況下這是騙錢的一種舉動。

配率:一套轉蛋食玩有時並不會每個造型都做得一樣多,而是可能A佔10%、B佔15%,諸如此類的分佈不均。這些不同的分配比率就稱為配率。配率會直接影響銷售量,例如說較受歡迎的造型若是配率較低,玩家就要轉更多次才能轉到。一套商品的配率不見得會公布,話說太離譜的配率公布出來也只是讓人罵而已。

隱藏版:有時一套商品內會有某一支的配率特低,在廣告DM裡也不見蹤影(或是以問號代替),這支搞神秘的傢伙就稱為隱藏版。一般隱藏版的配率大約是1/20~1/50,要是同一套裡還有另一支更低的就稱為超級隱藏版、再更低到1/100以下的就稱為終極隱藏版。隱藏版不見得特別漂亮,但因為量少所以總是很多人搶著要。基本上這又是騙錢的花招。

湊套:完整收集整套商品的行為稱為湊套。依照該套商品的內容,有時湊套又可以細分很多等級。以我相簿裡有的惡魔記事六代十二星座篇為例,完整內容包括了彩色版12支、單色版12支、隱藏版彩色單色各一支,全部收齊應該有26支。我只收彩色版12支,可以稱為『彩色版小全套』,簡稱『彩版小全』;要是再加一支彩色隱藏版就稱為『彩版大全』;彩版單色版24支一起收可以叫做『超級大全』;連隱藏版在內26支全部弄到手,就叫做『終極大全』。你知道的,形容詞越誇張表示收集越完整就對了。現在的轉蛋店多半都有販售全套,也就是進貨後直接一套一套挑好,挑剩下的才丟進機器裡讓人轉。這對投幣轉機器的玩家不太公平,因為想要的款式可能都已經被挑出來組套了,轉一百年也轉不到。

搖盒:如同前面提過的,盒玩與轉蛋不同,可以靠一些技巧來辨識內容物。因為在辨識過程中往往需要把盒子拿起來搖晃,因此被稱為搖盒。搖盒的重點包括重量、聲音、形狀。首先是重量,因為造型不同重量多少也會有些差異,手感好的人可以由此判斷盒子內容物;接下來是搖晃盒子聽聲音,依據零件不同會碰撞出不同的結果,也可以當作線索;最後是形狀,從盒子外稍微用力壓,可以辨識某些較大的零件,是重要的參考依據。經由這三個步驟,搖盒魔人幾乎可以肯定盒子裡是整套商品裡的哪一個造型,只差塗裝無法判斷。功力稍差的至少也可以靠搖盒避免買到重複商品。

攻略:搖盒魔人搖了某套盒玩並開封確認結果之後的心得報告,例如說A商品在盒子右下會有硬點、B商品搖起來特別小聲之類重點提示,對於搖盒功力不高的一般買家是重要參考依據。

挖盒/秤重:與搖盒不同,這兩招是犯規動作,商家一般是不允許的。挖盒指的是破壞紙盒偷看內容物、秤重指的是拿電子秤精密測量重量。聽起來很好笑,但兩種事都有人做,而且還不少見。

聖地:一般指的是台北捷運地下街眾多轉蛋店密集之處,大約是北五到北六出口一帶。被稱為聖地似乎是因為以前在這裡買東西很便宜。削價惡性競爭的時代過去之後,這裡的商家貨色雖然齊全,但只有兩三個月以上的舊貨會折扣出清,新貨的價格不見得比別人漂亮。除非想挖寶(上次挖到一套絕版食玩,以網拍價三分之一入手),否則倒是不必特地跑去朝聖繳香油錢。

★最後來解釋一下這篇文章的標題。轉蛋當然是孵不出小雞的,但盒玩能吐得出鑽石嗎?答案是可以。日本名模型公司『海洋堂』先前推出過兩系列將幕夏(Alphonse Mucha,1860-1939,新藝術風名家)作品模型化的食玩,隱藏版就是以0.1克拉鑽石代替某個零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lackj 的頭像
    blackj

    來不及醒

    black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